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。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。要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兜住、兜准、兜牢民生底线。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,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。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,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。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,发展银发经济,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。
关注时政的小伙伴们可能会注意到,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对养老服务领域的表述发生了新变化:前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多提“养老服务”,今年提“银发经济”。这种变化有何深意?
-01-
什么是银发经济
目前,发展银发经济已经在事实上被纳入我国的国家战略安排。这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、扩大内需从而促进经济增长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。然而,需要明确的是,发展银发经济并不是具有养老保障事业属性的问题,而是在经济领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抓手,是具有经济属性的问题。“十四五”期间是我国积极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关键期,因此,及时做好促进发展银发经济的相关工作至关重要。
对于银发经济的定义,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。我国对银发经济的定义,初期是借鉴了国外的一些提法。有的是叫银发经济(Silver Economy),有的是银发产业,有的也称为白发经济(Gray-hair Economy)、长寿经济(Longevity Economy),老龄经济或者乐龄经济等。
图片来源:《社会保障评论》 作者彭希哲 陈倩
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在《中国银发经济刍议》一文中,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银发经济的定义,即围绕衣食住行、文教娱乐、医养康护等为老年群体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的生产、供给、消费以及延伸的经济活动的总和。
可以说,银发经济贯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,既有上下游,也有左右岸,还有生态圈和产品集,也包括政策体系、营商环境,以及新闻媒体、网络空间等。
我国发展银发经济的现实背景
2020年10月,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“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”,其中明确提出“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,发展银发经济”。这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,中央首次将“发展银发经济”列入国家战略安排。
2020年11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《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》。2021年3月,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十四五规划纲要》),其中提出,“发展银发经济,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,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”。可见,发展银发经济已被实际列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之中。
发展银发经济具有紧迫性。当前,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.64亿人,占总人口的18.70%(国家统计局等,2021)。这一数量规模的老年人口,相当于同期美国总人口的80.1%,是德国、英国和法国三个国家人口总和的1.2倍。而截至2021年底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.67亿人,占总人口的18.9%,65岁及以上人口为2.01亿人,占总人口的14.2%(国家统计局,2022),我国进入了中度老龄社会。整体来看,虽然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仍然远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,但是我国的老年人口规模巨大———这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特征。
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还显示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我国0~14岁未成年人口约有2.53亿人,少于60岁及以上人口。确切地说,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岁及以下的少儿人口约1 100万人。因此,目前我国已经真正进入了少子老龄化时代。随着我国20世纪6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期,从现在到2035年将是我国人口的退休高峰期。
上述情况充分表明,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。从经济需求的角度看,老年人口已经成为深刻影响我国总需求的重要因素。在此背景下,大力发展银发经济,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、增进老年人的福祉,而且可以成为扩大内需、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动力。而“十四五”期间正是我国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。
银发经济的人群洞察
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”。“老龄”并非“老年”,老龄仅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,并非意味着生命周期最后阶段。李佳提出,“老年是OLD的过程,而老龄是一个AGE。”老龄只是年龄上的状态,老龄也并不意味着终结、疾病、衰退。更何况,如今我们面对的新银发人群,更是中国“千年未遇”的一批全新老人。
随着建国后1950年代出生人口逐渐步入老年,尤其是未来十五年,出生于1962-1975年婴儿潮一代大量进入退休阶段,中国的老人群体正在文化水平、信息渠道、收入资产、家庭结构等方方面面发生根本性的趋势变化。
1.消费能力层面:新老人是衣食无忧、资产殷实的一代
“不舍得花钱”正渐渐成为老年消费的过去时。新老人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、建设者,依靠他们的艰苦奋斗,中国经济才能有今天雄居世界第二的规模和实力。
2.消费方式层面:互联网参与程度加深,线上消费水平显著提高
社交媒体的兴盛与移动支付的便利,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年群体的消费方式。如今,“银发族”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的最重要群体。
不仅如此,银发群体线上消费能力、消费意愿也在提升,9月份,银发人群千元以上消费能力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.6%,中高端消费意愿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.4%。
随着银发人群对网络支付安全的认知加强,其在移动支付行业中的渗透得以进一步加速,2023年9月份,超1.5亿的银发人群通过支付结算类APP完成无纸化的数字交易。
3.消费意识层面:知识改变命运,消费意愿升级
考虑到老年人群成长的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阶段各有不同,蔚迈(Wavemaker)将老人分为三个世代——革命见证者、建国一代、改革开放新生儿,文化水平和消费意识差异巨大,不可一概而论。
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之后,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,从此一改老一辈老人目不识丁、不能读写的状况,大大提高了建国后出生的新老人文化教育水平。1970年代末高考开启之后,新老人成为率先考上大学,通过知识成功改变命运的一代。
可以预见的是,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,高学历者和富裕人群在银发一族中将会越来越多,他们对精神需求方面有着更高的追求,消费观念和可接受的养老模式也在不断升级,给银发经济市场带来了新的契机。
4.银发消费新势力:孝心经济的崛起
值得关注的是,在大量年轻人口涌入核心城市定居的背景下,“常回家看看”在现实中越来越困难。
年轻一代除了通过鼓励并帮助老年群体接受、使用新的数字技术,进行“数字反哺”外,还能够通过互联网购买老年产品和服务以表达孝心。
从近5年的情况来看,80后的数字孝老指数是最高的,几乎每人每年会下1单(0.98)老年用品和服务。从变化趋势来看,90后和00后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。
各个行业的从业者需要迅速刷新对中国老人的过时认知,建立起全面系统的中国新老人用户洞察和营销体系,才能抓住中国人口结构趋势性转变带来的银发经济红利。
需要注意的是,很多地方和企业对发展银发经济的认知还停留在老龄产业、养老产业的层面上,甚至局限于单一的养老服务行业,严重束缚了自己的头脑和手脚,结果就是抱着金碗要饭,身居宝山缺钱,捉襟见肘,处处碰壁。
宝物选(www.baowuxuan.com),是一家专业从事中老年产业招商选品平台、深耕行业多年,为众多品牌完成营销破局,建立市场优势。平台已有10大渠道为你赋能,20+项目成功案例,1万+工厂客户入驻,宝物选还在不断创新求变,树立一流服务品质,深化团队软实力,为客户提供中老年产业链的高品质服务。
本文转载自新华养老周刊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去手机端,了解更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