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第一批90后开始靠近曾经被他们戏称的“中年”,真香定律虽迟但到,放眼如今的互联网,遍地是醍醐灌顶的“精神中年人”——过去对中年鸡汤语录不屑一顾,如今熟读并背诵全文;年轻不知腰肩好,错把葛优躺当宝;少时不懂酒中意,归来已是白酒人……
质疑中年人,理解中年人,成为中年人,三部曲是逃不过一点。
中年仿佛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,前边是年轻气盛,后头是千帆过尽。这个阶段占据了人生的大半光阴,很多内敛的情绪需要一个发泄口。
“喝点儿?”他们常会在生活和生存的夹缝中发出邀请。随着年纪增长,场面经得多了,那原本只尝得出辛辣的白酒,慢慢也能品出些更悠长的韵味。于是,当有关“人到中年,为什么都喜欢喝点白酒?”的话题越来越常见,中年一代的需求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。
中年人喝白酒,喝的是什么?
古往今来,喝酒这事儿就脱不开“情”之一字。当年李白劝酒, 一说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,又说“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”,同席的岑勋、元丹丘不喝都不行,仿佛是好友不醉不归的痛快场面。
实际上,这首《将进酒》,距离李白被唐玄宗“赐金放还”已过八年,李白真正想说的可能是,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”让人窥见豪迈诗作背后,那几分仕途受挫、怀才不遇的压抑情绪。可见,中年危机的压力就连李白也不能免俗,接着酒劲一吐心中郁气。千年之后,中年人在职场上如履薄冰,生活里也有不少鸡毛,少年意气都化成了酒后的叹息。#中年人怎么招人喜欢#的微博词条高高挂起,阅读量高达803万,中年人的窘境一览无遗。这便是中年人爱喝白酒的其中一个原因——肩担重任的年纪,无论是借酒消愁,或是回忆往昔峥嵘,细腻却刺激的白酒无疑能让人沉下心,品出百味人生,释放心中情绪。
在人生大事的关头,大多也需要白酒助兴。父母的寿宴,孩子的婚宴,亲朋好友的聚餐等等,都是人到中年需要操持的人情往来,对白酒的选择既彰显身份,又是氛围到位的催化剂。
可以说,在久旱逢甘露、他乡遇故知、洞房花烛夜、金榜题名时等重要场合里,中国人浓重热烈的情感,常常得靠白酒的辛辣风味来传达。而这种抒情传统,乃至喝酒时的一些讲究,都源于我国的白酒文化。
展开我国的白酒历史长卷,自魏晋南北朝,饮酒者多为名士,“曲水流觞”的酒道进一步发展;唐朝辉煌的“酒章文化”对如今的祝酒词影响深远。
所以,一杯白酒承载了原料的产地风情和长时间封缸的酿造风味。人们喝酒时总要把酒的原料、产地、工艺盘上一盘,谁能把酒的故事说好,常常能得到更多尊重。
中年人喝白酒,喝的是柔和酒体和绵长酒香,更是文化底蕴和人生百态。同时,年纪增长带来的对健康的重视又推动他们更积极地选择健康好酒。
显然,当代中年人喝酒,有自己的时代人群画像,和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差别。而年轻人终会有成为中年人的一天,这种更细分、更具有持续性的需求形成了新的消费力。
中年人的酒里,不止泡着枸杞
当代中年人的压力无处不在,一边要应付工作上的任务,处理职场关系,另一边则要面对父母养老、“神兽”闹腾等问题。在这夹缝中,为家里撑起一片天的中年人,其身体状况简直是最敏感的家庭幸福指标。永远不要低估中年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,他们太懂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”这个道理了,而半辈子的积累沉淀也给了他们“对自己好一点”的资本和底气。
如今热门的草本饮食,自然也在被关注之列。药食同源,草本和食材能排列组合出无数种搭配:鸡汤里要凑齐沙参玉竹、红枣当归等数种草本药材;熬粥不仅用五谷杂粮,还得加葛根、黄芪;糕点选茯苓芡实口味,简单煮茶也要放些姜片……即便是放在选酒这件事上,人们也没有放下自己的倔强,爱好和身体极限拉扯,对健康的追求催生出了“草本酒”这一品类。
原料返璞归真,工艺却大有创新,草本酒是这种应用的佼佼者和创新者。以最近颇有热度的毛铺草本年份酒为例,其用的是草本浆,融合五味草本,兼有白酒口感,而又区别于普通白酒,拥有独特的健康内涵。
这种特性与传统文化中的“和而不同”相契合,也与当代中年人的活法互为表里。他们既要保持自己的信念,保重身体以守护家庭,又要在职场上左右逢源;既要享受喝酒的快乐,又要追求持久的健康。
去手机端,了解更多!